CNAS认证
CMA检测机构资质
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
高新技术企业
中安新闻 行业动态
植物源性成分鉴定能力更新,协助企业守护每一口真实
2025-04-08 09:47:43

植物源性成分鉴定能力更新,协助企业守护每一口真实

  近年来,食品行业频现"挂羊头卖鸭肉"、"蜂蜜掺糖浆"、"橄榄油混低价油"、“网红饮品虚标成分”等恶性事件,食品饮料行业的“造假术”层出不穷,不仅威胁消费者健康,更动摇行业信任根基。作为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,我们为您揭开食品掺假欺诈的面纱,用科技筑起品质防线。

 

  什么是食品掺假欺诈?

 

  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,食品掺假欺诈指故意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、虚标成分或产地等行为,目的是降低成本、牟取暴利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(GFSI)将食品欺诈定义为:一个集合术语,包括故意替换、添加、篡改或歪曲食品、食品成分或食品包装、标签、产品信息,或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对产品做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,从而影响消费者健康。例如:

  肉类混入低价动物源(如鸭肉冒充牛肉)

  天然香料中添加合成香精

  有机食品使用非有机原料

 

  最常被通报的食品基质

 

  梅里埃营养科学全球食品安全监测系统(Safety Hud)数据显示,乳制品、肉制品、果蔬深加工产品、膳食补充剂及酒精饮料等8类食品基质占据全球掺假通报量的72%。

  以植物源性产品为例,其掺假行为呈现三大特征:

  原料替代型:如木薯淀粉冒充红薯淀粉、低价果汁稀释高价产品;

  成分添加型:通过掺入胶体溶液、合成香精或糖浆等提升产品表观特性;

  复合伪装型:采用多种掺假手段叠加,规避传统检测方法。

 

  我国食品欺诈现状

 

  2000-2020年间,我国累计通报6477起经济动机型食品掺假事件(数据来源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库),其中植物源性产品占比达38%。当前监管面临两大核心挑战:

  技术对抗性升级:掺假手段向分子级伪装演进,常规理化检测存在局限性;

  标准体系待完善:跨境原料溯源、深加工产品成分鉴别等领域亟需建立标准化技术规范。

 

  服务方案

 

  梅里埃营养科学(中国)拥有多年的食品检测分析经验,已为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检测、审核、认证、咨询、培训及研究服务,现针对植物源性掺假现象,推出专属服务方案:

  检测服务:

  风险预警:基于集团Safety Hud等数据库,监控全球食品召回和食品警报,识别潜在掺假热点;

  合规保障:通过专业的审核认证服务,协助企业建立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控体系;

  技术创新:持续开发前沿技术应对新型掺假挑战,如NGS技术。

  未来,梅里埃营养科学将持续深化行业解决方案,为行业提供从成分鉴定到风险管理的闭环服务。守护食品真实性,我们与您共同捍卫舌尖上的信任。

  如有相关需求,欢迎致电028-87896611或联系您的专属业务代表咨询。

 

 

  来源:梅里埃检测

  注:以上图文内容来源于梅里埃检测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
 

<

4月11日 | 守护舌尖安全!GB 2760-2024直播课带您全面掌握新规

4月18日 | NGS技术在食源真实性问题上的应用

>

服务领域

972677221

028-87896611

028-87896622

在线咨询

扫描二维码

获取更多技术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