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AS认证
CMA检测机构资质
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
高新技术企业
中安新闻 行业动态
聚焦315 | 冷冻虾仁保水剂超标,专项服务方案上线
2025-03-28 13:46:39

聚焦315 | 冷冻虾仁保水剂超标,专项服务方案上线

  3.15

  2025年"3·15"晚会曝光了冷冻虾仁行业违规使用保水剂的乱象。调查显示,部分企业为提升产品重量和口感,过量添加磷酸盐类保水剂,保水率高达20%,远超国家规定的5.0g/kg限量标准。检测数据显示,涉事企业虾仁中磷酸盐含量最高超标145%(达12.5g/kg)。更严重的是,部分产品在广告中宣称“零添加”“零保水剂”,但外包装仅标注“虾仁和水”,既未明确标示保水剂成分,亦未注明实际含量,涉嫌虚假宣传。对此,涉事企业辩称“虾仁属生鲜农产品,标签无需详细”,但该说法明显违背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要求。此外,部分企业通过包冰机对虾仁二次增重,冰衣占比高达30%-70%,远超行业20%的冰衣限量标准,进一步侵害消费者权益。

 

  保水剂是什么?

  保水剂是GB 2760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以下简称GB 2760)中定义的食品添加剂,是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质,被广泛应用于肉禽、蛋、水产品、乳制品、谷物制品、饮料、果蔬、油脂等,具有明显的改善食品品质的作用。

  在食品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主有丙二醇、甘油(又名丙三醇)、聚葡萄糖、磷酸及磷酸盐、麦芽糖醇,麦芽糖醇液、乳酸钾、乳酸钠、山梨糖醇,山梨糖醇液等。

  在虾仁加工中,常用的水分保持剂主要是磷酸盐类,如三聚磷酸钠、焦磷酸钠等。

 

  常见使用渠道

  由于冷冻水产品解冻时会出现汁液流失、质地软塌现象,因此行业普遍会进行保水处理。

  通过使用保水剂,可以有效锁水、减少冷冻损伤、延长产品保质期、增加产品重量、提高出品率等,所以规范使用保水剂是合理的。

 

  过量使用的危害

  长期摄入超标磷酸及磷酸盐可能导致钙磷代谢失衡、骨质疏松、心血管疾病,甚至增加肾结石风险。

  法规要求

  中国

  添加剂限量:依据GB 2760-2024的规定,磷酸及磷酸盐(包括磷酸、焦磷酸二氢二钠等)可以作为水分保持剂用于09.02.01冷冻水产品,最高使用量为5.0g/kg(以磷酸根计)。

  然而,根据晚会报道的涉事企业检测结果显示,磷酸盐含量分别超标51.4%和145%,达到7.57克/千克和12.5克/千克,严重违反了法规要求。

  标签规范:根据GB 7718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规定,添加剂需明确标注具体名称(如“三聚磷酸钠”),不可仅以“水分保持剂”等模糊术语替代。

  包冰限制:依据推荐性标准SC/T 3054《冷冻水产品冰衣限量》规定,冻虾及其制品包冰率不超过20%,但涉事企业冰衣占比达30%-70%

  依据JJF 1070 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(含第1号修改单)》(以下简称JJF 1070),净含量以解冻后重量为准,不应包括冰衣在内。

 

  欧盟

  欧盟(EC) No 1333/2008规定,加工过的冷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中磷酸盐(可单独或混合使用)最大使用量为5000mg/kg(以P2O5计)。

 

  服务方案

  作为全球领先的三方检测、审核、认证、咨询、培训、研究机构,梅里埃营养科学(中国)现推出针对相关产品的专项质量安全服务方案:

  

  检测服务  

  法规服务

  成分合规性检查:核查保水剂种类及用量是否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,确保所使用的添加剂在允许的范围内。

  标签合规性审核:确保标签完整、准确地标注了所有使用的成分,包括保水剂的名称、含量等,杜绝误导性宣称。

  

  审核服务

  供应商审核:对保水剂/虾仁成品进行供应商资质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,内容涵盖原材料采购、生产过程控制、质量控制等环节。

  生产过程审核:对原材料(如虾仁、保水剂等)、加工过程、设备环境卫生进行审核。

  保水剂的合理使用是行业常态,但企业须严守法规红线,杜绝以“增重牟利”损害消费者健康与信任。通过科学检测与合规管理,方能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
  如有相关需求,欢迎联系您的专属业务伙伴或致电028-87896611咨询!

 

 

  来源:梅里埃检测

  注:以上图文内容来源于梅里埃检测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
 

<

欧盟通报!食品中2,4,6-三氯苯甲醚检测助力告别异味污染

严打非法添加!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,"减肥"功能食品15种有害物质无处遁形!

>

服务领域

972677221

028-87896611

028-87896622

在线咨询

扫描二维码

获取更多技术资讯